锂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2023
发布时间:
2023-05-26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国家环保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但受疫情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锂电池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供需调节下,行业上游原料碳酸锂价格一直在30,000-200,000元/吨之间波动。但今年,碳酸锂的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吨500,000元左右,大大超过了锂电池企业承受的成本区间。
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采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和使用,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已经不使用很长时间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小型化器件的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规模化的实用化阶段。
锂电池具有电压高、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点,其应用已渗透到民用以及军事应用的多个领域,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应用强调薄,短,多功能和迅速普及。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比重很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战略意义产业,这使得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仍然给人 “世界加工厂” 的印象。加快发展锂动力电池产业化,走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道路,有利于打造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锂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23年2月23日,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全国锂离子电池产业2022年运行情况》。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750 GWh 2022年,同比增长130% 以上,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这大约是上一年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的两倍。
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离子一阶材料产量约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0,000吨,同比增长60% 以上; 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该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锂电池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
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约295GWh,锂存储累计装机增速超过130%; 2022年,全国锂出口累计3426.5亿元,同比增长86.7%。
工信部表示,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高先进产品供给能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该行业总体上显示出以下一些特征:
一是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行业标准公告企业信息和研究机构测算,2022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750GWh,同比增长130% 以上,其中储能锂产量超过100GWh;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一阶材料产量约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0,000吨,同比增幅均达到60% 以上; 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二是行业应用加速拓展,助推双碳进程。2022、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及风光储能、通信储能、家庭储能等储能领域加速崛起并迎来增长窗口,2022,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约295GWh,锂存储累计装机增速超过130%。2022,全国锂出口总额3426.5亿元,增长86.7%,为新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和全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先进产品层出不穷。骨干企业围绕高效系统集成、大容量芯等方向加快布局,先进电池产品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50GWh/kg; 柔性、耐低温、耐水的新型电池产品在冬奥会装备上成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产品进一步融合,智能液冷技术等显著增强,对储能系统进行热管理,降低系统安全风险。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整体出货量为957.7GWh,同比增长70.3%。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660.8GWh,同比增长97.7%,超过全球平均增速,占全球整体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69.0%。
锂电池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锂电池行业已经发展了大约三十年,市场尚未成熟,行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破解。
首先,锂电池的标准化尚未突破。在两轮车锂电池市场,兴恒动力依靠市场优势,在过去几年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不同产品之间的互换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领域,产品之间的标准尚未实现,基本上是一个厂a标准,这不利于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
其次,锂电池的安全性必须由多方推动。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消息经常出现,引发消费者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担忧。国家层面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打击不合格产品; 同时,锂电池生产企业应继续专注于技术和创新,研发更安全、更耐用、更实惠的产品。
第三,行业扩张要有序。由于锂电池行业供需不匹配,行业内不少企业纷纷扩产。同时,一些行业外的公司也看到了 “暴利”,跨界加入这一市场。锂电池行业技术门槛较高,产品迭代需要时间,行业内企业最佳产能达到80% 以上才能扩大生产,行业外企业必须谨慎进入。
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行产业,同时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锂离子电池属于新能源行业,面对日益迫切的环境压力,我国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全面发展。《 “十四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1月至2022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73.3万辆,同比增长121.5%。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智能消费的增加,锂电池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未来10到15年将是其黄金发展期。
锂电池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出发,分析锂电池未来的政策方向和监管体系的发展趋势,挖掘锂电池行业的市场潜力,从行业规模、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行业盈利水平,在深入研究重点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预测未来锂电池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帮助客户拨开政策迷雾,寻找锂电池行业的投资机会。报告在广泛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锂电池行业未来的发展及投资策略,为锂电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真知灼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为战略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进行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接下来:
相关新闻
2023-06-16
2023-06-16
2023-06-16
2023-06-16
2023-06-16